产品简介 碱式简称(PAC)外观为黑色的粉状或颗粒状,能除菌、除臭、脱色、除氟、铝、铬、、除油、除浊、除重金属盐、除放射性污染物质,在净化各种污水中,具有广泛的用途。 产品特点 絮凝体成型快,活性好,过滤性好。 不需加碱性助剂,如遇水潮解,其效果不变。 适应PH值宽,适应性强,用途广泛。 处理过的水中盐份少。 能除去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对水的污染。 有效成份高,便于储存、运输。 产品用途 1.净化生活用水,生活污水。 2.净化工业用水,工业废水、矿山、油田回注水,净化造纸、冶金、洗煤、皮革及各种化工废污水处理等。 3.工业生产应用:造纸施胶、印染漂染、水泥速凝剂,精密铸造硬化剂,耐火材料粘合剂、甘油精制、糖液精制、布匹防皱、医药、化妆品等其他行业,废水可循环使用。 4.在炼油工业中,用于油水分离,效果甚佳。 碱式的性能 1、活性高、用量少、适应性强; 2、溶解快,沉淀快; 3、能有效去除金属及放射物质对水质的污染。 制备方法 碱式工业化生产方法因所采用的起始原料不同大致分为五种: (1)金属铝直接溶解法:因原料昂贵,其工业化生产价值不大。 (2)结晶氧化铝为原料: 该法又分为凝胶法、加压溶出法和气流活化法三种。气流活化法生产条件好、产品质量高,但流程长,成本较高。 (3)为原料:该法中有代表性的为种活法、电渗析法、热分解法三种。电渗析法流程短,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少,可回收,有发展前途,但成本高。 (4)酸铝为原料:这种方法大致可分为酸铝沉淀法、凝胶法、中和法。 (5)粘土矿、铝土矿为原料: 按铝的溶出法又分为酸法和碱法两种。国内采用较广的生产方法是铝灰酸溶一步法,该法就是属于铝灰酸溶一步法生产碱式氧化铝: ① 原料:铝灰、工业。铝灰是一种工业废渣,容易混入其他杂质。因此,在使用前机械筛分和水洗出去废铝表面杂质。 ② 反应原理2Al+(6-m)HCL+mH2O→Al2(OH)mCl6-M+3H2↑ mAl(6m)AlCl3+3mH2O→3Al2(OH)mCl6-m+ H2↑ 上式是较终反应结果。铝灰和的全部反应包括溶出反应、水解反应及聚合反应三个过程。由于铝的溶出、PH值升高,因而配位水分子发生水解,水解结果产生了,使浓度随之增加,这又促使铝的溶出反应继续进行pH值也继续升高,使相邻两个OH间发生桥连聚合。由于聚合又减少了水解产物的浓度,从而促进水解继续进行.这三个过程互相交替发生,促使反应向高铝浓度进行。在反应的同时控制反应投料比和反应时间,就能制得合格的碱式溶液。 注意事项 1、固体产品应加水溶解后投加,稀释比例一般为:5%--20%(重量百分比); 2、碱式投加量一般为:固体产品15克/吨,具体投加量由用户实际试验得出的量来确定; 3、碱式不得于其它化学药品混存; 4、碱式聚合存放期为二年,应放在通风干燥处,但受潮后不影响使用效果。 包装储存 1、本产品用双层密封包装,内层采用无毒性聚塑料袋,外层塑料编织袋,每袋净重25kg。 2、本产品易吸湿潮解,但吸湿潮后对使用效果无影响。建议保存在干燥、防潮、通风良好、避热处。 3、本产品不得与有毒、有害物质混运共储。 使用注意事项及投加量 ⒈根据原水不同情况,使用前可先做小试求得较佳药量。为便于计算,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比(W/W),一般以2~5%配为好。如配3%溶液:称聚固体3g,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,加清水约50ml,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,摇匀即可。 ⒉生产用按聚固体:清水=1:9到1:15重量比(液体产品采用1:2到1:5)混合溶解即可。氧化铝含量低于1%的溶液易水解,会降低使用效果,浓度太高不易投加均匀。 ⒊加药按小试求得的较佳投加量投加,并在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。如见沉淀池矾花少,余浊大,则投加量过少;如见沉淀池矾大且上翻,余浊高,则加药量过大,应适当调整。 性能 a、净化后的水质优于酸铝絮凝剂,净水成本与之相比低15-30%。 b、絮凝体形成快、沉降速度快,比酸铝等传统产品处理能力大。 c、消耗水中碱度低于各种无机絮凝剂,因而可不投或少投碱剂。 d、适应的源水PH 5.0-9.0范围均可凝聚。 e、腐蚀性小,操作条件好。 f、溶解性优于酸铝。 g、处理水中盐分增加少,有利于离子交换处理和高纯制水。 h、对源水温度的适应性优于酸铝等无机絮凝剂。